足不出户,却能被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气的睡不着觉。
每次打开微博,都能收获新的生气。
我非常好奇,此时身在武汉的武汉人的心情,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跌宕起伏。
我试图在拥有184万余武汉伢的武汉吧里,寻找答案。
自武汉封城起,普通市民的生活一直备受关注,城外的人好奇城内的他们是否安好,关心他们的真实情况。
占据武汉吧首页的帖子大部分都来自城外,大家披着一级的马甲到处水帖,企图挖出正在潜水的武汉同胞,想与他们在线交流。
为了解答城外人的困惑,武汉吧内陆续出现了不少连载的封城日记,@少年不开挂就是其中一位记录者。在她的帖子下面有超过2500条回帖,吧友们都在热切等待她的更新。
在武汉封城的这十几天里,@少年不开挂很少出门,第一次出门只敢在家附近买了三斤米,一桶面和一些不多的菜。
面对这些并不充足物资,她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可惜了自己开到6月份的外卖软件会员。
靠三斤米撑了一星期的她,终于等到了来之不易的口罩。但她担心自己会一觉睡到下午,索性一口气直接通宵,到超市开门的时间直接去采购物资。
以前她出门时衣服一向不拉拉链,现在慌得拉链也拉上了,围巾也戴好了,就连前两年做的硅胶翻模护目镜都被她翻了出来。全副武装之下,才敢踏出家门。
慌张又胆小的她在超市门口还因为要量体温,而被吓出了应激反应,眼前已经开始过走马灯了。
好不容易平复好心情,进入超市采买,却再无从前购物的心情。许多她想吃的想买的,因为自己负重能力有限只能放弃。
@少年不开挂的语言生动幽默,这成了不少人追帖的动力。
对于自己出门自备三级头三级甲,她评价这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。平时大家要死要活,关键时刻依然怕死第一名。
@少年不开挂说其实自己也害怕恐惧,但不看开点生活怎么继续。身为一个普通老百姓,她不需要加油,只渴望过回平静的生活。
和@少年不开挂一样的武汉留守市民还有很多,吧友@贴吧用户_5CGNGP2就度过了一个不大一样的春节。
她的年夜饭是由一个糊了的鸡蛋,稀稀拉拉的米汤和奶奶腌的酸豆角组成。
毕竟,这样平凡的日常,在如今都显得格外珍贵。
除了封城日记,一篇“疫情过去后,你最想做什么”的帖子同样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。
有人说,等疫情过去后想去武汉,圆上次没看到樱花的梦。
武汉吧的吧友们还是勤恳的搬运工,微博上的求助信息和公开新闻也是武汉吧里的常客。
大家为了求助信息奔波转发,竭尽所能地帮助吧内因留守武汉而陷入困境的伙伴。
他们向一线医务工作者致敬。
在不确定宠物是否携带病毒时,许多人选择遗弃自己的宠物,吧友@左乌鸦却把在路边看到的一窝小奶狗带回了家。
在众多帖子里有一条令我印象深刻,2008年汶川地震时,还是小学生的楼主收到了来自武汉的两位高三姐姐的慰问卡片。
11年过去了,这次换楼主在四川为两位姐姐加油。
最新公布的武汉宣传片,同样赚足了我的眼泪。
这座被病毒摁下暂停键的城市,傍晚变得像凌晨,街道不复从前的熙攘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。
我们不知道何时可以摘下口罩互相问候,但我们知道爱与希望,蔓延的比病毒更快。
图片来源:微博@人民日报
进入2月,我们终于等来了一些有关疫情的好消息。火神山医院正式开始接收病人,雷神山医院即将竣工,治愈人数超过死亡人数,疫苗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。
就像武汉吧的标语一样,武汉,每天都不一样,每天都比昨天变得更好一点。
“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”
转自公众号: 马路青年,本文图片均来源自网络